喜字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喜字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广宁深山藏瑰宝客家大屋故事多

发布时间:2020-03-09 13:19:46 阅读: 来源:喜字厂家

仁善里正门广场竖立两根石旗杆。西江日报记者刘亮摄

客家人祖先源自中原,他们迁徙的足迹遍布我国南方。在广宁县北市镇2.3万多居民中,客家人约占6成。而该镇大屋村的客家大屋建筑群,有典型的地方特色,该村始建于1788年,有10多座清代客家大屋,村民多为江姓客家人,村子至今保留仁善里、永安里、福兴里、积庆里、福安里等大屋。这些大屋,向人们展示了客家人的历史与文化。近日,记者走进大屋村,探寻古村的故事。

强调人与自然相结合

北市镇文化站站长冯仕光介绍:“本镇客家大屋强调人与自然相结合”,具体来说就是要采阳光、看风向、近水源、傍硬山、择高地。

仁善里背靠山岗、右侧石挞岭竹木茂盛,左侧有民居、农田,前面距离扶溪河约百米,地势开阔。同样保存较好的永安里也体现这一建筑风格,它背靠狮子山,前望鸡公冠,左傍炮台山,右依尖峰山,整体建筑距离扶溪河不过50米,屋中吃用水源从背后的狮子山引入。

不管是仁善里还是永安里,屋前都设有半月形池塘。永安里的月池占地面积547平方米,青砖池壁,青砖塘基,至今保留完整。

客家人从北方迁徙来,自然而然带来北方的建筑文化。大屋村的大屋采用传统客家建筑的夯筑技术,承袭中原传统民居的砖瓦结构,并融合广府建筑特色。墙体内部夯筑,外墙青砖构筑,墙裙铺设石板石条。“它是南北结合的产物,”冯仕光说。

永安里建于清道光年间,光绪乙末年重修,坐东北向西南,主体结构为“三堂双横屋”,占地面积1177.5平方米。两边横屋共有6套独立三间两廊式住房,内墙开窗,外墙设有炮眼。永安里以堂屋为核心形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,两旁为横屋,横屋以“三间两廊屋”为基本建筑单元,可通行,构成环形通廊,俗称“走马廊”。三堂、堂横之间,横屋内,均设天井,既供采光通风之用,又取四水归堂之意,体现“天人合一”意境。“这种设计方便家人之间交流。”村中老人表示。

客家人历来崇文重教

冯仕光表示,客家人历来崇文重教,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对崇尚文化的重要体现。

永安里的左边是书房,由一列横屋组成,主横屋建青云巷,筑小门楼。“在过去,江氏家族子弟就在书房里读书写字。”村中的邓莲珍老人在其中一间书房生活居住了40多年。在她家中,雨打芭蕉、三顾茅庐、松芝赠寿的壁画栩栩如生。

壁画和雕刻是大屋村客家大屋的两绝。永安里的内外墙至今保留众多壁画、书法,书法多摘抄古诗词、名篇、家训之类,虽历经多年,但线条仍清晰、色彩鲜明。墙壁、门窗、瓦脊等房屋构建上,都能发现雕刻的痕迹,木雕、砖雕、灰塑,形式多样,雕刻手法多采用浅雕或通雕,艺术精致通透、活灵活现。

仁善里屋前石旗杆

比起村内其它客家大屋,仁善里也颇有故事。仁善里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,坐东南向西北,主体“三堂双横屋”。与其它大屋不同的是,它的正门广场竖立有两根石旗杆。石旗杆的故事要从大屋的主人江夑坤说起。

当地客家人重知识、好读书的传统得到了回报,清宣统二年江燮坤考取岁贡,朝廷拨银子给江家人在门前广场竖起石旗杆,旗杆高8.5米,直径30厘米,此事轰动一时。立石旗杆时,江家大宴宾客,江燮坤意气风发,即兴写了一副对联以舒胸臆:仁贤为国保,善事积家堂。

能竖上这种旗杆,是家族的荣耀。一个地方的石旗杆越多,说明这个地方越人才辈出,人杰地灵。

记者走进仁善里,看到大门背面顶墙上刻有一首诗,内容如下:长爱西街风景闲,到君居处便开颜。清光门外一渠水,秋影塘头数点山。硖种碧松过月朗,多栽红杏待春还。莫言谁案无余地,认得诗人在此间。想当年,除了功名利禄,吸引大屋主人的还有这种从容不迫、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。

整体规划保护客家大屋

与仁善里、永安里相对保存完好相比,其它客家古屋前景堪忧,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拆旧屋盖新居,破坏着古老的客家大屋。紧邻仁善里的美仁里右侧已建起一座两层半高的楼房,除了门口还保留当年风貌外,其它部分已难寻客家大屋身影。福兴里作为大屋村江氏家族最早建的大屋,瓦片脱落外墙出现了裂痕。

为了保护客家大屋,北市镇籍的乡亲父老曾自发捐款,参与到大屋村客家大屋的保护中。在许多大屋进门的墙上,都能看到捐款数额登记。另外,广宁县政府2002年出资建设了通往北市镇的水泥路,并且完善了大屋村村中大屋的厕所。仁善里、永安里分别于2005年、2011年被评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,大屋村的整体保护和规划纳入到政府统筹计划中来。

西江日报记者刘亮

莎普爱思

莎普爱思药业

莎普爱思药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