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字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喜字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1994年泉州GDP首次跃居福建省第一[新闻]

发布时间:2020-11-22 23:32:27 阅读: 来源:喜字厂家

­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,改革开放拉响汽笛,泉州这座沉睡的古城率先苏醒,以“三来一补”为突破口,闯出了一条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乡镇企业发展路子,也由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。

­  泉州网1月5日讯 地贫、缺水、人多,让泉州对发展重要性的认识,比很多城市都来得更加深刻。

­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,改革开放拉响汽笛,泉州这座沉睡的古城率先苏醒,以“三来一补”为突破口,闯出了一条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乡镇企业发展路子,也由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。1994年,泉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7.79亿元增至375.97亿元,在全省各地市中的位次从第五位首次跃居全省第一,成为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。

­  上世纪90年代初,晋江乡镇企业生产即食燕窝。(陈世哲 摄)

­  上世纪90年代初,在鲤城浮桥外,乡镇企业工人加工膨胀螺丝。(陈世哲 摄)

­  经济飞跃的背后,是泉州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,每当发展处于关键时刻,都坚定地扮演工业化的推动者、保护者、管理者和引领者。在政策的护航下,乡镇企业依托侨乡优势蓬勃发展,成为泉州GDP迅猛增长的强大引擎。

­ 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当国内不少地方还在进行着“姓资姓社”讨论时,泉州已经用开放的意识敲开改革大门。1980年,晋江县委颁布《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》,明确允许社员集资办企业,允许企业雇工,允许集资企业股金分红,允许推销产品提成等,帮助民企在所有制单位里找到了挂靠的合法身份,拉开了泉州农村工业化的序幕。

­  在当时“放、帮、促”措施作用下,晋江等地的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快速发展,带动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国民经济的跃升。到1985年,泉州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6.6亿元,工业总产值比重开始超过农业,产业结构由“一、二、三”格局向“二、一、三”格局转变,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时代。

­  1986年撤地建市后,泉州紧紧抓住中央赋予福建省“特殊政策、灵活措施”的有利时机,把“打好侨牌,以外向型经济为主”作为发展经济的主攻方向,积极“了解侨情,争取侨心,吸引侨资,运作侨力”,提出了“侨港台外都欢迎,大中小项目一起上”,致力创办三资企业和乡镇中外合营企业,把民营企业推向国际市场。乡镇企业通过“并、联、靠”,逐步走上集团化、外向化、科技化、名牌化发展路子,步入迅速扩张的快车道。

­  1988年,泉州市政府连续3次制定有关扶持外向型经济、发展三资企业的政策。1989年,泉州颁布《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六条补充规定》,政府部门带队组团出国参展、招商、办新闻发布会,全市掀起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热潮。1989年至1991年间,共批准外资企业2000多家,是前8年总和的5倍多。1992年和1993年,三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,外资来源拓展到东南亚、日本、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仅1993年,泉州就新办三资企业1514家,创下历年引进外资企业数量的最高纪录。

­  改革开放春风拂面,为爱拼敢赢的泉州人、泉州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。他们将敏锐的触角伸向纺织、皮革、服装、食品、建材、陶瓷等各个行业、领域,将脚步跨出泉州、福建,乃至走向世界,在风起云涌的草根创业时代,书写下一段段传奇。

­  涓滴成海,活力奔涌。1994年,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达375.97亿元,首次跃居全省首位。在当年中国农村发展道路(晋江)研讨会上,“泉州模式”上升为中国农村工业化样本,与苏南、温州、珠江模式并称为农村发展的“四大模式”。

­  回眸改革开放历程,泉州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一要务,在解放思想中寻求突破,由东南沿海默默无闻的农业地区跃升为名扬海内外的“民办特区”“民营经济乐园”。2017年,泉州市实现GDP7548.01亿元,连续19年领跑全省。面对转型升级“后半场”考验,泉州正以“滚石上山”劲头,加快构建传统、重化、高新三大产业板块,朝着2020年跻身“万亿元GDP俱乐部”的目标发起冲刺。

工服定制

工作服订制厂家

工作服定做

衬衫订制生产厂家